![]() |
![]() |
|
|
访谈精粹 | >>更多 |
![]() |
刘海科:从三间平瓦房到两万八千人 “刚创立少林塔沟武校的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也可以说是一种家庭作坊式的,以前古老传承的(教授方式):师傅教,徒弟学。白天干农活,晚上练武的这么一种师徒传承方式。” 从1978年创立如今,少林塔沟武校走过了30多个岁月,董事长刘海科说:“那个时候(学生的)住宿就是住三间瓦房,条件很差,很艰苦。但我父亲宗旨是:孩子们能投到我的门下习武,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学到真功夫,学到做人的道理,要对得起这些孩子们,也要对得起家长。他就是这种信念。对这些学生们非常负责,又加上后来我们弟兄三个从学校毕业,回去帮助我父亲,逐步的来办这个学,又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人。” [详细] |
![]() |
教练李成浩:广东籍学员占演出人数十分之一 本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塔沟武校也“入乡随俗”。在《白云之帆》的参演者,广东籍的的学员就占了十分之一,“目前来说,我们这一千多名学生当中,光我们广州的学生参加亚运会的,可以说也占了十分之一。” 但其中背后故事却鲜为人知。作为游子学员,广东籍的学员知道亚运会在家乡举行,都倍想参加《白云之帆》的节目表演。“就像广州的有一个学生,他就是。通过他的体型,通过他训练的水平来说,他还是达不到我们演出的(标准)的,他就抱着这次亚运会是在我们广州(举办),他的家长一听到塔沟武校有这样的机会,就立马过来找我们商议,能否让他的孩子参加节目表演。”[详细] |
![]() |
学员虽培训辛苦 但绝不放弃 在一年多的准备时间里,个中辛苦不言而喻。曹凯:“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龄也比较大了,当时有那种想法(放弃),但是教练也跟我提过,这是多大的盛会,我们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这样一种关系,给自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坚持下来。” 黄俊伟:“有时候看着他们自动调节,有时候靠教练跟我们说,为我们打气,就说以后参加亚运会,那时候全场观众注视著你们,那时候你们的表现就会为祖国争得荣誉,也为学校和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到最后导演也鼓励我们,毕竟都知道苦,也知道累。我们自己也跟自己比。”[详细] |
精彩图集 | >>更多 |
精彩推荐 |
往期回顾 | <<更多 |
|
文字实录 |
网易亚运:各位网友好,欢迎收看我们这一时段的网易《亚运名人会客厅》,我是网易亚运白涛。今天我们请来了在本次亚运会开幕式上可谓是英雄级的这样一个团队来到我们的现场,跟我们各位网友交流大家非常喜爱的一个节目,那就是《白云之帆》。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武术总教练刘海科先生,以及来自我们学校的教练李成浩(音)李老师,还有两位亲身参与我们此次演出的两名小队员来到我们的现场,跟大家共同聊聊天,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四位,欢迎四位。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想问问我们的刘董事长,通过这样一个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我们少林塔沟武校,也通过这样一个节目让很多人了解到了我们的塔沟。其实我知道我们的塔沟已经拥有非常渊源的历史了,参与了各种大型表演。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塔沟武校表演的一些经历? 刘海科:塔沟武术学校座落在河南郑州登封寺,离少林寺有500多米。这个学校建校(至今)已经有32年的历史了,现在已经发展到有2.8万多名学员,有3000多名师生这样的一个集团的规模。而在这3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参与了很多重大的活动,重大的比赛。比如说在武术比赛当中,我们曾参加过560多场,获得国310多个全国冠军。 网易亚运:310多个全国冠军? 刘海科:对。 网易亚运:很了不起。 刘海科:又获得过143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有一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散打作为特设项目进入奥运会的一枚金牌,也是咱们中国武术零距离跟奥运接触的唯一的一枚男子散打金牌。全国冠军、世界冠军有这么多,其他的比赛更是不计其数。总体来说,在武术赛场上争金夺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武术表演以及大型活动上,就拿表演来讲,我们连续参加了八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网易亚运:连续八年? 刘海科:对。从2003年一直到2010年,现在我们还正在努力,准备第九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大型活动方面,我们从1991年开始参与至今,至少有60多场次了。特别是在河南参与的活动,比如说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河南省运动会的开幕式,全国全运会的开幕式,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还有在2004年还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这一次又有幸参加了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 这些活动,从武术大的团体活动上,我们参与了有60多个场次。春晚这种小型的舞台活动,我们春晚参加了8次。比赛当中参加过560多个场次。
这一次作为亚运会《白云之帆》这个节目的演出团队,我们也经过了努力,也做了准备。但是更多的是因为多年来参与比赛,参加春晚,还有参加奥运,这样的一个积淀,在塔沟形成了一个有这样一个编导和组织队伍。特别是和这一次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先生,也结下了很深厚的友谊。在河南的活动当中,以及在奥运会的活动当中,在春晚的活动当中,我们和陈导都多次进行过合作。 陈维亚导演对我们这支团队也非常认可,非常赞成,认为把最艰苦,技术含量最高的节目交给塔沟他们放心,所以这也是我们这次参加亚运会《白云之帆》这个节目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网易亚运:的确,8分半的演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在采访陈导的时候他也说到了,可以说(我们)是刷新了多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很多的创新都在我们这个节目当中。而且我记得陈导也说过一句非常中肯的话,就是“一般来说,要说起一个大型的庆典仪式来讲,点火炬成了,开幕式就成了,但是对于我们十六届亚运会的开幕式来讲,是点火炬和我们的《白云之帆》成了,我们的开幕式就成了”的确是非常高的一个评价跟褒奖。
我们换一个思维,刚才刘董事长接受了太多关于我们此次节目的一些相关记者的联访,我们先从学校的发展开始说起好吧?我听曾经了解过我们塔沟武校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塔沟的起家是“从三间平瓦房到两万八千人”用这样的一个比喻,我相信这样一个简单的说法背后肯定隐藏着非常深刻的含义跟故事吧? 刘海科:是这样的。1978年的时候,还没有改革开放,但是作为少林寺是一个比较边远、贫穷的山村,当时生活条件比较落后,但是少林武术天下扬名是由来已久。作为我父亲,还有我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我们祖祖辈辈到我们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代习武了。也是一个武术世家了,基本上是以武为生,武术就是传家宝。 所以说习练少林武术在当地,也可以说在少林地区,甚至在整个登封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慕名而来的习武者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已经是…
网易亚运:规模已经很大了是吗? 刘海科:还不能算大,但是已经有了。 网易亚运:已经有人慕名而来了? 刘海科:对。那个时候最早是我父亲来创办这个学校的,收了三个学生。随着政策不断的变化,人们对武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习武的学生逐步增长,也因为我父亲在当地的武术功底也影响非常大。 网易亚运:武林高手是吗? 刘海科:对,但是那个时候家里条件比较差,也可以说是一种家庭作坊式的,以前古老传承的(教授方式),师傅教,徒弟学。白天干农活,晚上练武的这么一种师徒传承方式。
网易亚运:您这么一说,让我想起了前一阵非常红的一部电影,叫《叶问》里面的那种,就是叶问带几个学生,像那样一种小作坊式的习武,在天台上习武,规模非常小。也没有很系统化,更别说是集团化了,对不对? 刘海科:对,那个时候(学生的)住宿就是住三间瓦房,条件很差,很艰苦。但是作为我父亲他的宗旨是:孩子们能投到我的门下习武,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学到真功夫,学到做人的道理,要对得起这些孩子们,也要对得起家长。他就是这种信念。对这些学生们非常负责,又加上后来我们弟兄三个从学校毕业,回去帮助我父亲,逐步的来办这个学,又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人。 参加各种活动,各种比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质量的体现,也是一种管理方法的体现。向社会,也向学生证明,咱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所以这个学校才发展到了今天。
网易亚运:在学校32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我相信也会有几个我们所谓的大事迹,它们会直接影响着我们学校一步一步的发展,影响着它发展的导向和方向,能不能跟大家共同回忆一下您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断? 刘海科:首先第一个我觉得应该是《少林寺》电影的上映。《少林寺》电影上映是在1982年,当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那个时候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到了1983年,1984年从塔沟武校这一个发展数字来讲,1983年有40多个人,1984年90多个人,到1985年就达到300多个人了。
同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武术上很讲究,你出去比武,那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这是不允许的。但是要检验你的教学成绩,检验你的功夫高低,只有参加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比赛,这是正当、合法的。在1985年我们第一次去参加登封的武术散打比赛的时候,也曾经打得一塌糊涂。但是那个失败让人终生难忘,那时候我是教练,我带队去的,7个人,全部输光。 当时输光之后感觉到很丢人,这不但是丢我自己的人,也丢我祖宗的人,也丢我少林武术的人。
网易亚运:压力非常大? 刘海科:对,也曾经一度感觉到自己不适合办学,或者自己不是当教练的料,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消沉之后,感觉到不能再这样,从哪里摔倒,从哪里再站起来。我跟几个朋友在一块谈,五年之内,我们要在登封称霸。
网易亚运:五年计划开始了。 刘海科:对,十年要在河南拿第一,就这样一个想法。从那以后,我们就在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尤其是武术散打,狠下功夫,这就有了后来我们一连串的在登封比赛,如果从1985年算起的话,(到今天)有25年了,除了那一次的失败,那也就是24年在登封拿团体第一,在河南也可以说从1988年算起,一直到现在,我们是团体第一,很快就实现了这个梦想。 但是我们现在一直在不停的努力着。这是一个事情。
还有一个,这次的失败也可能就是我们后来参加各种比赛,到最后是你不认真准备,你在赛场上注定要输掉。你要想在赛场上赢,就必须得刻苦训练,一定要训练到位。这个道理到现在对我们的影响都非常深刻。这也是我们后来所取得的(一连串)的好成绩的很重要的因素。 还有一次应该说是2000年。2000年的时候参加中央电视台4频道举办的一个晚会,是庆祝中央9频道开播一周年,也是我带队去的,结果到中央电视台1号演播厅参加了“闯三门”这个节目,这是一个武术表演的节目,它是武术和艺术进行结合,配以灯光、音响、舞美,武术是基础,然后把这些跟艺术结合起来,再用这些衬托,把它叫成表演武术。结果我们到那儿一表演,(对方说)不行,意思“不行,质量太差”。结果我们就没参加上,打道回府了。
网易亚运:当时我们参与这些大型的文艺、文体演出的起步,开端是吗? 刘海科:不是。 网易亚运:还不是? 刘海科:因为这个就是说这几个重要的槛。我们回来以后就感觉这不行,不能就此罢休,我们既然是在这上面暴露出来这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一定要把它干好。这以后又遍访名师,艺术名家,到我们这里来授课,然后组建专业的武术表演团队,我们第一次打出了“少林塔沟武术、艺术表演团”,学音乐、学舞蹈、学舞美,我们都要学。让学生们都掌握,让这些教练们都掌握,然后我们就大胆去创新,大胆地走武术和艺术结合的路。这就有了后来我们连续八年参加春晚,就是从这儿打下的基础。也就是说春晚也极大的提高了塔沟武校的知名度。
同时还有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积淀要往前追溯的话,就是我们在大型活动上(的经验积累),从1991年开始参加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这个大型活动开始,几乎我们是连续参加了七届。在参加(表演)的过程当中也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到2003、2004年的时候,我们又参加了世界传统拳比赛的开幕式,还有河南全运会的开幕式,尤其是在2004年,我们参加了希腊雅典奥运会,会旗交接仪式北京8分钟的表演。那是我们第一次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当然,在这之前跟陈维亚导演合作的已经比较多了。
但是那次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说给张艺谋导演、陈维亚导演,都留下了这样的感觉:塔沟武校的学生吃苦耐劳,而且干什么都是最认真的,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支队伍他们放心。所以说那次的表演非常成功。
这也就为了后来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打下了基础。北京奥运会当时跟陈导接触,陈导一口答应,可以,很好。陈导虽然跟塔沟打交道很早,但是他在2007年的时候才第一次到塔沟去看塔沟的这些学生演练的大型团体操《少林功夫》,陈导感动的两次掉泪,哎呀感觉到这个队伍太棒了,两万八千多人在那儿表演,而且是整齐划一、非常壮观。所以后来我们就参加了奥运会。 对奥运会的参与,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网易亚运:给大家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就是我们太极的那个表演。 刘海科:对,就是在这些大型活动还有武术比赛,武术表演方面一些让人很难忘怀的事情,也是很关键的。同时我们武校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也非常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我们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小学、初中、高中,已经完善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专科以及本科。
网易亚运:各个层次的教育? 刘海科:对,各个层次,适合不同的年龄段学员的文化学习,他们不但要练武,同时还要读书,完全按照国家要求的普通教育,或者是职业教育完成孩子的文化学业。这对塔沟来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才有了现在的这样一个集团,它能形成这样的规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网易亚运:刘海科董事长短短的一席话就为我们追溯了这30多年来,我们塔沟武校发展的历程。当我们听到他们有着这么深厚的参与大型演出的底子、基础,自然,第十六届亚运会的这档节目,被大家寄予那么多的关注也变得顺理成章了,接下来我们请他们共同聊一聊我们的《白云之帆》这个节目。 这一轮我们先想问问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是黄俊伟(音),一个是曹凯(音),你们等于是两个领域,一个是在我们的上面表演,另外一个在下面拉,对不对? 学员:对。
网易亚运:能简单的跟大家聊一聊整个节目的构成好不好,上面有多少人,下面有多少人? 学员1:上面有180多个人。 网易亚运:下面有几个人拉一个? 学员1:下面有7个人(拉一个)。
网易亚运:我知道这个节目是不是上面的孩子只能上下的浮动?所以说对下面的,虽然看到的只是他们摆出的小鸟或者是大雁,或者是像我们的笑脸这种经典的表情,下面的孩子对体力、体能的要求会更大,谁是在下面的? 学员1:我在下面。
网易亚运:跟大家聊聊你们在下面的情况? 学员1:因为他们在上面飞,我们在下面对体能的消耗也是相当大的,所以要求我们在体格方面和身体素质方面都要过强、过硬,所以我们这些人都是经过学校挑选出来的,所以拉他们,咱们下面的人都很有力度,尽量保证能够按照导演的要求,完成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画面。
网易亚运:今天我们也请来了我们塔沟武校的李成浩李老师,应该叫李教练是不是?这些孩子是怎么挑选出来的?我知道咱们学校一共有两万八千人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选出了这将近一千多个孩子来到我们广州参加我们的亚运会,挑选的过程是如何的? 李成浩:这个节目也是一个很盛大的运动会,我们学校(参演的队员)都是从(全校)两万八千多名学生当中挑选出来的。首先我们必须要武术有过硬的技术。 网易亚运:得武术成绩好的? 李成浩:武术成绩好,身体素质要棒。再一个,我们还要根据节目的需求,身高、体重各方面都有要求。
网易亚运:身高是如何要求的? 李成浩:身高一般都是根据这个节目,在上面高处做一些动作的,我们要求他们动作的灵活性,所以我们要求是1.65米至1.70米。 网易亚运:是这样的一个跨度。 李成浩:对,这主要是在上面表演的同学。在地面上操作的可以达到1.75米都可以。 网易亚运:就是块儿越大,力量越大越好? 李成浩:对,首先要保证我们必须要根据节目的需要来挑选这些队员。
网易亚运:在甄选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学生因为落选,而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情绪?掉泪或者怎样的,有没有这种片断发生? 李成浩:有,有的。有些是技术练得非常好,有些(学员)是因为个头儿问题(不能参加),因为他想参加亚运会(的表演),心情方面(可以理解),他没有参加上,但是他老跟我们的教练和导演说,你看我练的武术不错,但是我因为个头儿的问题,能不能再给一次机会? 网易亚运:大家都对能够参与这个项目非常热情? 李成浩:对。 刘海科:这里面都有故事。 网易亚运:有故事? 刘海科:我记得中途一个学生就提出来我能不能参加亚运会?后来说不行,亚运会的人选已经确定了,后来他就打电话给他父亲,让他父亲专门跑到学校来找我,说给孩子一次机会,让他去参加,我说那样子,人都已经确定了。(孩子的父亲)说那能不能作为替补也可以,就是这种要求非常强烈。 刚才也谈到了,有一些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有磨伤的,擦伤的,(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把他替掉,因为有替补(队员)嘛,怕把他换掉。 网易亚运:肯定不敢说? 刘海科:对,有一些队员就自己在下面擦擦药水。这些孩子们对亚运会参与的积极性,奉献精神确实是令人感动。
网易亚运:黄俊伟,你有受过伤吗?在这一年多的过程当中? 黄俊伟:大伤没有受过,都是以前在塔沟武校拉练的时候,毕竟人比较多,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到这儿以后大部分都好了,没有受过什么伤。
网易亚运:曹凯你是不是特别的自豪,可以在两万八千人里面(脱颖而出),如果算子的话,是一百八十多个人分之一,身体的素质以及运气都是最好的那些。 曹凯:对。 网易亚运:在你加入到我们的这个团队当中经历过怎样的故事? 曹凯:因为我是曾经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有幸被选入(表演)队伍当中,所以这次因为有经验,有功底了,学校领导在选拔人的时候,就以我们这种有功底的人为先。 网易亚运:有经验的? 曹凯:对,所以就选了我们。 网易亚运:你个人感觉到,因为你可以进行比较嘛,这8分半的演出,跟之前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演出哪个更难一些? 曹凯:在难度上,它们表现的形式不同,都挺难的。因为这两个表演,奥运会的时候练地球奔跑的那个节目,那个也是练了一年多,这个亚运会的帆屏也是练了一年多。因为上面要在不停的摸索动作,需要配合,特别是亚运会这个,需要上帆屏的人员和下面的操作手进行配合,如果有一点不到位就会出现失误,会碰伤、擦伤之类的,所以感觉都挺难的。
网易亚运:这次大概也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曹凯:一年多。 网易亚运:当你确定能够加入这个表演团队的时候,当时就定下来你是会在高空表演的一些人是吗? 曹凯:对。 网易亚运:你有没有为了高空所有的演出做过一些什么特殊的训练?跟其他一些常规的武术课比较起来。 曹凯:因为在空中表演,需要腰腹部的力量,所以在腰腹部(的训练)方面用了很大的强度。 网易亚运:有多长时间是做这些准备工作的? 曹凯:有一、两个月。 网易亚运:当时锻炼的强度有多大?比如说要跑多少,或者要完成什么样的硬指标这样的硬性规定? 曹凯:有的,比如说在5秒钟之内必须做够10个仰卧起坐,就是1秒2个。给你30秒,你给我做多少个,不能少,只能超。 网易亚运:一开始进入团队的时候,你就能很轻松的达到这个要求吗?还是说也经过了一段很艰苦的训练? 曹凯:肯定是经过一番训练之后才能达标的,因为平常练的都是全身的爆发力,如果要单练一方面的,感觉还是有点欠缺,所以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网易亚运:在高空进行表演的这些孩子们,以你自己的切身经历,大家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曹凯:最困难的就是和操作手之间的配合。
网易亚运:指的就是像下面拉的这些人? 黄俊伟:像我们这样的这些人。就是要上下配合,其实在上面自己做动作,反复的做几下,自己找到那种感觉了,就很容易做出这个动作了。如果… 网易亚运:就好像是把自己身体的协调能力、支配能力,动作表演什么的已经交给别人了。就看他是怎么安排的,如果出现的效果不是你想像的,你就会觉得非常失望? 曹凯:下来也会沟通嘛,互相沟通、交流一下,就可以形成默契吧。
网易亚运: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相信肯定会有很多时候处于惰性、疲惫期的那一刻,你有没有记得某一个日子,你的精神处于最紧张(的状态),我不敢设想你当时是处于崩溃的状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就是最紧张,最累,最繁重的那一天,现在是否还记得? 曹凯:应该是有一段时间。 网易亚运:一段时间? 曹凯:对,一段时间。 网易亚运:是在训练的中期还是在前期?已经开始彩排了吗,还是怎样? 曹凯:应该是在我们学校排练的时候。 网易亚运:也就是在今年夏天之前是吗? 曹凯:去年冬天。 网易亚运:是因为温度非常低吗? 曹凯:对,特别冷。我们河南气候冬天特别冷,我们在那儿六、七十米的高度,上面刮着风、手脚都冻麻了。感觉都没有知觉了,还不能穿厚衣服,如果穿厚衣服,穿着威亚衣,勒不紧容易出现故障,所以就穿的又薄,冻的手脚发麻,那时候心里感觉有一种,怎么说呢。
网易亚运:有想过放弃? 曹凯:对,有想过放弃。 网易亚运:靠什么调整过来的? 曹凯: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龄也比较大了,当时有那种想法,但是教练也跟我提过,这是多大的盛会,我们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这样一种关系,给自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坚持下来。
网易亚运:俊伟有羡慕曹凯他们可以在高空进行自己艺术方面、身体方面的舞蹈的展示吗? 黄俊伟:羡慕是肯定的,毕竟观众看到的是他们的表演,我们在下面拉,那肯定羡慕。不过就像平常的那个皮影戏似的,皮影戏是外面表演虽然精彩,但是最主要靠的还是背后的操作,所以咱们跟他们的(形式)一样。如果没有我们的操作,他们在上面也是形不成画面,做不出来动作。
网易亚运:我听你们的教练,包括塔沟武校的一些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在下面做这种力量的支持是一种非常枯燥的一件事? 黄俊伟:对,每天来回的拉,来回的拉,一天要跑十多公里的路。 网易亚运:靠什么调节? 黄俊伟:有时候看着他们自动调节,有时候靠教练跟我们说,为我们打气,就说以后参加亚运会,那时候全场观众注视著你们,那时候你们的表现就会为祖国争得荣誉,也为学校和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到最后导演也鼓励我们,毕竟都知道苦,也知道累。我们自己也跟自己比。 因为那时候八个组,谁都不想落后,所以每个组都比。
网易亚运:有没有遇到过自己体力或者精神状况最为艰苦的一天或者一段时间? 黄俊伟:也有。 网易亚运:记得是什么时候吗?属于哪个阶段? 黄俊伟:应该是在今年的夏天。 网易亚运:那时候已经来广州了吗? 黄俊伟:还没有来广州,在学校,特别是炎热。 网易亚运:你们两个真的是遥相呼应了,一个说非常冷,一个说非常热。 黄俊伟:我们冬天还好,冬天毕竟在下面拉着跑,在下面跑跑就热了。但是在夏天的时候就特别难受,一拉起来身上黏呼呼的。 网易亚运:也会想过放弃? 黄俊伟:放弃倒是没想过,毕竟以前在挑选的时候就知道肯定要苦,所以放弃(是不会的),反正对我来说是没有这种放弃的心态。那时候没有放弃,学校也体谅我们,每天给我们打很多水喝,一有空就让我们休息,毕竟在高温作业下,有人可能会晕倒。
网易亚运:李教练,如何让这些孩子们在处于非常疲惫的时候能够迅速的进入到训练的状态当中?作为教练我相信你肯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李成浩:首先我们要和这些学生沟通,再一方面,我们要给他们讲一下参加亚运会有多么光荣之类的,这些学生他们毕竟刚开始挑选的时候,一提到他挑选的时候,我们塔沟武校几万人当中挑选出来的。
网易亚运:当时挑选的时候,有走后门的吗?像刚才校长说的。通过家长呀,打电话呀。你讲讲看,有没有经历过这方面的事情? 李成浩:就像广州的有一个学生,他就是。通过他的体型,通过他训练的水平来说,他还是达不到我们演出的(标准)的,他就抱着这次亚运会是在我们广州(举办),他的家长一听到塔沟武校有这样的机会…
网易亚运:东道主,我的家乡是广州,是东道主。这孩子很聪明,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李成浩:目前来说,我们这一千多名学生当中,光我们广州的学生参加亚运会的,可以说也占了十分之一。 网易亚运:有一定的比例,一百多个孩子都是广东籍的。 李成浩:对,他们都是抱着为家乡争光的想法。
网易亚运:为家乡争光,不仅是为国,为校争光,还有为家乡争光。曹凯,平时你们在训练之外的生活都做些什么?我知道好像我们学校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军事化的管理,可以随意出来逛逛街或是怎样吗? 曹凯:这个倒是没有过,因为我们学校纪律比较严格,是军事化管理,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亚运会开幕式,我们的目标就是这样的,不会想着到处去逛逛,转转之类的。 网易亚运:刘董事长,我们这些武校毕业的孩子,将来他们未来毕业之后的求职或者是就业状况是怎样的? 刘海科:武术本身就是强身健体,第二防身自卫的,根据这种功能,(我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第一个就是参军。
网易亚运:有很强的身体素质。 刘海科:对,比如我今天刚到广州,在昨天的时候,武装部找到我了,说你们今年有多少人参军?部队征兵是什么条件,就是相互之间沟通,他们可以直接从我们的学员里面征。而且在去年的时候,曾经咱们总参谋部军训作训局(音)的同志们到河南进行调研的时候,就到塔沟武校来了。他们做过一个调查,有一个雪豹突击队,一百名队员里面有四十三个是我们塔沟武校毕业的学生。所以说参军入伍,而且他们在部队里面很多人都是特种兵,因为他们的身体体能很好,擒拿、格斗都很好,这是一个出路。
第二个就是所谓武术教练,传播武术,传授武术。比如说像现在,就在咱们广州,广东军事体育学院胡涛毕业于塔沟,他现在是广州军事体育学院,也是八一武术散打队的教练,现在已经是正团副营级的干部了。 广州体育学院的副教授王巨龙(音)他也毕业于塔沟武校,他现在就是带着广州粤安队(音)在进行武术训练。像这类的很多,在全国这很多。他们在地市一级的体校,或者是在全国一级的国家级的院校,甚至于是在各省一级的专业队都在从事着武术教授工作。
还有一部分就是作为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取得成绩。比如说像奥运会冠军张帅可,像10秒之内击倒泰拳王的张开印。
网易亚运:好像女子散打冠军李鸣凤? 刘海科:对。像女子散打冠军李鸣凤,并且李鸣凤还成为中国女子散打的第一人。在中美对抗赛上拿冠军,她拿的冠军改变了她一生整个的命运。李鸣凤来自于河南桐柏县,这都是革命老区,是个山区,家里很穷,兄妹很多,上学的时候学费都交不起,生活费也拿不起,后来都是学校给她解决的这些问题。但是她就有一点,她非常刻苦,愿意练习,非常喜欢。最后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学校的培养,到最后成为了现在上海闸北区体育局的一个武术教练。
网易亚运:真是改变命运了。 刘海科:对,改变了。就是由一个贫困山区的农家女孩,现在成为了一个大都市的武术教练,现在生活的很好。像这样的学生可以说有很多很多,再一个,其次就是搞保卫、保镖。还有一些人练了武术之后,就是为了健身,然后又去从事其他的行业。
网易亚运:拥有很好的体魄,很好的精神状态,之后才能做更多的脑力或者体力相关的工作,强身健体。 刘海科:对,我们做过统计,在公安系统里面也有很多。有一次在北京,我不认识他,因为我们每年毕业两千多学生,我不认识他,他说哟,刘老师,你来了?搞我一愣。
网易亚运:其实在心里非常自豪? 刘海科:对,他说我是塔沟武校毕业的,你可能不太认识我,我叫什么什么。就跟我讲,这一讲我说哦。他说在这里面咱们还有好几个(学生)呢,他是在北京特警队。所以说这些(毕业生)遍布全国,非常多。我们每年毕业的学生除去年龄太小,或者除去个子太矮的,基本上就业率达到80%以上。所以说武术练完了之后,既读书,又练武,最后出路也非常好。
比如说像现在广州亚运会,如果参加完之后,这些回去像他们(参加过表演的孩子),回到当地,他们要毕业,或者要参军入伍,或者是要参与其他的工作,那么他们都是首选,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些,他们的这种荣誉,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都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网易亚运:好的,听我们四位嘉宾为我们共同分享了很多塔沟武校背后的故事,接下来在我们节目的最后阶段,还是让大家共同重温一下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一个震撼人心的节目《白云之帆》,也感谢大家的收看,谢谢。 |
|